新生儿医保参保,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积分入户 落户咨询
(新生儿医保参保,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新生儿如何预参保?
新生儿医保费用如何报销?
今年三孩政策落地,
这些问题是否也在困扰
准备迎接第三个宝宝的爸妈们呢?
别担心,
在此小编为您奉上一份
新生儿医保参保指南
让您迎接三宝无忧虑~
考虑到新生儿的各项身体机能发育还不完善,可能一出生就容易生病并产生医疗费用。为此医保规定,新生儿出生后3个月内落户并办理医保参保缴费的,可以报销自出生之日起的医保费用。
预参保就是为了方便住院期间尚未办理户籍登记、没有身份证的初生婴儿及时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减少了家庭垫付的压力。
1.进入预参保界面有两个入口。在支付宝首页搜索框输入“厦门税务掌上办税厅”,选择“厦门税务掌上办税厅”服务号;或搜索“厦门医疗保障”,选择“厦门医疗保障”服务号皆可进入预参保界面。
2.进入预参保界面后选择“新生儿预参保登记”,完善新生儿信息后完成参保登记。
3.参保成功并完成缴费,即可在支付宝“新生儿预参保缴费报销”-“儿童专题”-“儿童医保码”,直接使用报销结算。
在办理新生儿预参保并缴费后,在医院结算时,扫“儿童医保码”即可直接结算新生儿的门诊及住院医疗费用。
(温馨提示:预参保生成的“儿童医保码”使用期为一年,在此期间内需保证正常缴费,否则儿童医保码无效,无法直接结算。)
已为新生儿办理“预参保”的父母们仍需为宝宝实名参保。
新生儿父母需到派出所正式上完新生儿户口后可到居委会补办正式的参保登记,再到银行柜台制实体社保卡。
1.《城乡居民及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参保申请表》;
2.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
3.非中国国籍的应提供护照原件及复印件,港澳台参保居民或未成年人应提供《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的原件及复印件;
4.在居(村)委会参保的非本市户籍未成年人需提供父母一方的《居住证》、劳动合同和社保参保缴费证明原件及复印件1份。
出生后三个月内,由其父母或监护人持新生儿户口簿及复印件向本人户籍所在地的居(村)委会办理登记申报手续,并按规定时限缴纳全年的医疗保险费(出生后三个月内若跨两个社保年度的还应缴纳两个年度社保费),从出生之日起享受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待遇。
出生三个月后办理登记申报的,从缴纳医疗保险费的当月起享受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待遇。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推荐文章
- 2022年深圳社保的缴费比例
- 挂靠单位交社保靠谱吗?后果竟然这么严重,别还被蒙在鼓里
- 未缴纳过社保的大龄人群能不能一次性补缴?
- 在深圳社保有什么作用?不知道就亏大了!
- 一次性补交15年社保,30天就能办好?社保局:假的
- 医保异地就医门诊结算指南
- 荐读|@用人单位 非深户员工可以更改基本医保档次了
- 深圳社保缴费基数下月起调整
- 住房公积金如何提取?公积金销户后对个人有影响吗?快看权威解答
- 下个月就退休了,社保会自动停吗?
- 在深圳交社保的利弊
- 呼声与回应|新生儿外市户口西安医保办理
热门文章
- 深圳在职人员入户注意事项有哪些?
- 2022年微山县事业单位第三批急需紧缺青年优秀人才引进公告
- 2022的深圳积分入户!这几大误区,你要提前知道!
- 办理入户积分要多久这一次免费教会你
- 社保断交2年,之前缴纳的会被清零吗?如何避免社保断交?
- 软考真香!积分入户、升职加薪、以考代评···一键获取!
- 深圳市民注意!以下这些情况深圳保障房会被政府收回
- 2022年佛山市三水区教育系统引进高层次人才32名公告
- 2018年深圳积分入户测评新政策指南,弄懂就能办!
- 2020年深圳公租房申请指南
- 2021年深圳积分入户分数不够怎么办?
- 深圳入户咨询电话_2022深圳在职人才引进个人办理材料
最新文档
- 警惕!社保千万不能挂靠缴费!后果很严重
- 深圳社保断了后果严重!在深圳一旦社保断了怎么办?
- 2018年福田招生政策有变!独生子女贬值!入户、社保有加分!
- 深圳社保断交影响加码,非深户真的很受伤!
- 社保百问19期 异地生育保险怎么报销?是否可以使用男方的保险报销?
- 2018社保时间截止入深户条件
- 速看!深圳最新社平工资涨到9309元!7月起你的社保缴费这样变
- 深圳办少儿医保最快三天内办好流程分享
- 在深圳社保每月交多少钱,你知道怎么算吗?学会这个不亏
- 深圳市恒富美美科技公司违法给7人挂靠社保被罚4万余元
- “跨省通办”让我在北京取到了公积金
- 医保异地就医门诊结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