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瞧深圳了!人在外地工作,就算没有社保,照样能“抢人”入深户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积分入户 落户咨询
(小瞧深圳了!人在外地工作,就算没有社保,照样能“抢人”入深户)
现如今不仅仅是各省会城市为了吸引人才开始“抢人”,就连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也不例外,很多朋友发现,不管是在给予的好处上还是为了以后的发展,最值得入户的城市无疑是深圳!
在深圳的外地人入深户还是非常简单的,只要学历和社保满足条件就可以了!
2019年入户政策规定:
1、全日制大专学历+近单位连续7个月社保+35岁以下就可以直接办理深圳户口。
2、全日制本科学历+近单位连续7个月社保+45岁以下就可以直接办理深圳户口。
3、深圳市规定的高级工+3年社保+35岁以下就可以直接办理深圳户口。
4、深圳市规定的技师+1年社保+40岁以下就可以直接办理深圳户口。
5、非全日制大专学历+5年社保+40岁以下+单位申报就可以直接办理深圳户口。
6、非全日制本科学历+3年社保+40岁以下就可以直接入户。
7、非全日制本科学历+5年社保+45岁以下就可以直接办理深圳户口。
这些规定,一眼就看出来,任何一条都少不了社保这块,特别是分不够的,社保可以起到关键性的加分作用。
既然如此,那么在外地工作的人就算有学历也没有深圳社保,是不是不能入深户了?显然不是。可以通过代缴社保来积累,达到入深户的要求!
这里也提醒大家2点:
1、如果找代理公司帮忙缴费,一定也要有一些防范之心,每月固定抽时间登陆个人社保帐号里面去查询一下,看是否有缴费记录。有异常的话,要赶紧去与之沟通。
2、医保账户家庭绑定(绑定亲属信息,绑定成功后该亲属就可以共享您的医保账户,比如子女、父母、夫妻等),如果一方社保有异常(比如断交了),也可能绑定不会成功的。
所以,如果你的社保有些异常,请抽时间着手处理,防患于未然哦!
因此如果这些人想入深户,不管是代缴社保,还是办理深户都是可以找相关机构代办的,这类机构有很多,不过也要注意是不是正规的,小编最后建议:这些人想入深户最好还是去现场了解一下比较好!
重要通知:关注我的头条号,私信发送“咨询入深户”五个字,前二十名享有免费代办入深户,无需跑腿,先到先得,活动截止日期到5月31日!注意,用私信回复者才有效!!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推荐文章
- 深圳楼市调控落地!深户满3年+3年社保才能买房!个税升级
- 医保账户余额可以买的“深圳专属医疗险”,有多香?
- 厦门商贷款转公积金贷款规定条件和流程是啥
- 本地人却被公司缴纳外地社保会有什么影响?
- 没有工作单位,怎么交社保最划算?2022年最全社保攻略赶紧收藏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深圳社保?
- 节后裸辞或者跳槽换工作,我的社保断交怎么办?点这里手把手教你
- 非深户社保待遇与深户差别有多大?
- 深圳医保一、二、三档有哪些区别?千万别忽视
- 帮女职工走出生育困境,深圳委员建议生育期间工资由社保全额发放
- 工作交了一年社保后离职,要继续交社保吗?
- 35岁内想入深户,只要有3年社保和这个证书就可以,方法全在这里
热门文章
- 深圳光明公明代办入深户办理积分入户靠谱机构学上教育
- 积分落户政策,深圳积分入户如何要求计生政策
- 想要积分入户深圳,怎么加分最快?
- 深圳落户办理指南落户深圳人才引进
- 网络上的深圳积分入户受理回执信息靠谱吗?告诉你不为人知的秘密!
- 今年深圳市人才引进开闸办理 新分值算法需注意
- 深圳户籍困难大学生每人每年最高可获2.3万元资助,已启动申报
- 深圳落户条件2022年新规积分入户的经历
- 从小学到大学,深圳户口到底在扮演什么角色,都不忍心告诉你真相
- 深圳计划生育积分入户审核材料有哪些
- 深圳拟推强制休假制度!体检也将纳入医保?还有这些值得关注
- 深圳积分入户标准2019
最新文档
- 警惕!社保千万不能挂靠缴费!后果很严重
- 深圳社保断了后果严重!在深圳一旦社保断了怎么办?
- 2018年福田招生政策有变!独生子女贬值!入户、社保有加分!
- 深圳社保断交影响加码,非深户真的很受伤!
- 社保百问19期 异地生育保险怎么报销?是否可以使用男方的保险报销?
- 2018社保时间截止入深户条件
- 速看!深圳最新社平工资涨到9309元!7月起你的社保缴费这样变
- 深圳办少儿医保最快三天内办好流程分享
- 在深圳社保每月交多少钱,你知道怎么算吗?学会这个不亏
- 深圳市恒富美美科技公司违法给7人挂靠社保被罚4万余元
- “跨省通办”让我在北京取到了公积金
- 医保异地就医门诊结算指南